京津画派
京津画派是清末民初京津两地国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结晶性产物。以下是关于京津画派的具体介绍:
起源与发展
- 起源背景:20世纪初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文化知识界对如何振兴中国画展开讨论与探索。以金城、陈师曾等为代表的“保存国粹”派艺术家,主张延续国画中宋元及以前的国粹传统,在京津地区逐渐形成了京津画派。
- 发展历程:京津画派主要起源于宣南画社、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和松风画会这四个国画团体。1915年成立的宣南画社开创了民国初期北京美术社团的先河。1919年,金城、周肇祥组织了“中国画学研究会”,后金城又成立“湖社画会”。1925年,溥雪斋、溥毅斋、关松房、溥心畲、惠孝同发起成立松风画会。
艺术特点
- 注重传统:沿袭清代正统派画学思想,强调对古法的精研,重视临摹古人作品,从宋元及南北各家绘画中汲取营养,追求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和技法精髓。
- 创作自由:没有统一的艺术模式,画家们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的审美和风格进行创作,题材、表现手法等丰富多样。
- 博采新知: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注重吸收新的知识和观念,包括西方绘画的一些元素和技法,如光影、透视等,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代表人物
- 陈师曾: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曾先后与人创办宣南画社、北大画法研究会等组织,作品既有传统文人画的底蕴,又有创新精神。
- 齐白石:出身贫寒,从民间画工入手,后习古人真迹,画风由工笔转为写意,作品题材广泛,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
- 于非闇: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作品造型严谨,色彩鲜艳亮丽,富有装饰性,著有《中国画颜料研究》等。
- 李可染:现代画家,其山水画浑厚凝重,深沉茂密,将中西方理念相结合,积极从事传统中国画的变革,代表作有《漓江胜境图》等。
影响
- 培养人才: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