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中求虚、虚中求实》/老兵叶显明先生书画艺术之路
(来源:新安书画艺术网 https://hsshyj.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354)
导读:在2025蛇年春节到来之际,聊聊老兵叶显明先生书画艺术之路。叶显明,1955年生,1974年入伍,少小就十分喜爱格律诗词,继而爱上了书画艺术/后新安画派艺术。著有《叶显明诗文选》《叶显明书画作品选》,曾主编《黄山诗词专辑》等。晚年主要探研:国画山水、虾、兰竹;书法行、草等。致力于探索研究黄山画派精髓,不具物象,注重“实中求虚、虚中求实”。
(叶显明国画山水扇面.2024)
之前,我写过《说说叶显明先生》,颇有反响,今天主要聊聊老兵叶显明先生书画艺术之路。
叶显明先生,1955年秋生于安徽南陵大工山麓(祖籍安徽无为),退役老兵、中共党员,有农民、军人、教师、下海经商、工程管理等经历。其人生历程丰富多彩,从安徽南陵到黄山区,再到安徽宁国。因工程管理,曾住过南京、铜陵、屯溪、宣城、格尔木、洋浦、北海、茂名、珠海等地。每一处都留下了他对艺术追求的足迹。
(叶显明老兵入伍50周年聚会留影2024.12)
叶显明服役期间曾任战士、班长。身为退伍老兵、中共党员,他在艺术领域,以特有的视角和执着的追求,在实中求虚、虚中求实的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在艺术创作上,他有着清晰的脉络与方向。他着力探索格律诗词与书画艺术,晚年潜心钻研国画山水、虾、兰竹等。
《人民日报》全媒体2019年曾报道:“叶显明自少年时期就喜爱诗词、书画。数十年不懈努力,其作品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诗书画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媒体报道或展播,作品入多家书刊,部分作品被众多单位或个人收藏。”他一直“在艺术之路上寻找自己的目标,为中华民族文化强根铸魂作贡献。”
(叶显明国画《一船书画送流年》2023)
据老战友回忆,当年的他闲暇之余就爱写写画画。每到一处始终坚持书画学习,“一船书画送流年”是他在践行“为中华民族文化强根铸魂而不懈努力”。在技法上,叶显明强调自繁复入手。认为六法、六要、六长、三病、十二忌皆不可忽视。在创作过程中,力求作品浑厚,具备精、气、神。
以《黄山烟云》为例,他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黄山云雾缭绕的景象。画面中既有真实的山石、树木,又有虚幻的云雾,虚实相生。在色彩运用上,他以淡雅的色调为主,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叶显明国画山水《黄山归来》2020)
他艺术探索主要在格律诗词与书画领域。早年他十分喜爱诗词、书法。晚年潜心钻研国画山水、虾、兰竹等;代表题材《黄山烟云》《家乡情怀》《虾韵》《多寿》《如意图》等,其作品力求浑厚,具精、气、神。在书画学习上,他刻苦专研,向古今贤士学习,向真山真水学习,师造化。
叶显明先生很多书画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影响力。其作品曾刊载《人民美术》《美术中国》《中国美术年鉴》《中华诗词库.当代卷》《人民日报》全媒体、《中国网》《央视频》《百度百科》《美术百科》《书画辞海》《优酷》《腾讯》等众多刊物或平台,作品多次参展,被单位和个人收藏。备受青睐。
他不仅在艺术上有成就,品德上也被世人赞颂。名家对叶显明先生书画多有评述。《人民美术》总编王柯等曾多次赞誉其书画作品,称赞叶显明先生“虾画活了”“书画作品很有高度”。
实中求虚:艺术的探索与创新
在叶显明的艺术创作中,实是基础,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描绘。他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的细致观察和刻画,展现出生活的真实面貌。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对现实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实的基础上追求虚的艺术升华。
(叶显明国画山水扇面.2024)
叶显明在绘画中注重营造意境,通过对画面经营、色彩、线条、水墨的运用,使作品超越现实的局限,展现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常常运用留白的手法,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让人在欣赏中感受韵味和思考。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他通过加法、减法对画面挖掘,赋予作品内涵。通过制造矛盾、解决矛盾和虚实相生等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叶显明国画山水《寒山雪色》2022)
央视书画评论家田继学先生称“观赏著名书画家叶显明先生之作品,眼前赫然一亮,心中不由大兴,其诗书画同修贵有造诣,把书画之功融会贯通,乃传承文化正脉之贤才。”
虚中求实:艺术的升华与回归
虚与实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叶显明在追求虚的同时,没有忘记实的根基。通过虚的手法,更加反映心源。
在叶显明的作品中,虚的部分往往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和升华。通过对现象的深入思考和感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诗意。
同时,叶显明也注重在虚的境界中寻找真实的自我。通过对艺术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形成叶显明艺术观和笔墨语言。在作品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让作品富有真情和内涵。
(叶显明国画《事事如意》2024)
“叶先生推陈出新,其《群虾图》《和谐之春》《清趣图》等作品,气韵生动,质感、动感得到了完美的艺术表现,独特地展现了大气磅礴的新画卷,虾神态各异,犹飞龙在天,独具面目,很好地彰显了艺术的魅力,为虾画题材奉献了时代背景下的扛鼎之作。”
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评述“叶显明先生的绘画题材广泛,精山水、善花鸟。其国画山水博汲古法,师名山大川,以心入画,以诗入画。其笔墨技法娴熟,把国画山水画得风和雨霁、松石苍劲有力,物态栩栩如生。作品强调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气韵生动。其色彩渲染也极为流丽,观赏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雅俗共赏,极具观赏力。
(叶显明国画虾.2022)
叶显明画虾,表现的是笔墨之精髓,但不是刻板临习,所以,他的虾画作品既有传统精华也具有时代风貌,与葡萄相映,与风竹相生,群虾戏龙潭,在多趣的同时又生发出磅礴的意象,河虾集成大气象,有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他常作葡萄点玑珠,晶莹剔透、惟妙惟肖、趣味横生。菊画,不惧寒风傲霜骨,萧雅可观。墨竹、兰草等文人画姿态优雅,丰盈而溢,更令人赏心悦目。”
(叶显明国画虾.2019)
很多名家看了叶显明作品说:“如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一曲灵动的乐章。”
“其笔下的山水,气势磅礴,雄浑壮美。层峦叠嶂的山峰,高耸入云,仿佛在说大自然鬼斧神工;飞流直下的瀑布,水花四溅,似在奏响生命的激昂旋律。云雾缭绕其间,如梦如幻,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叶显明国画菊花。2023)
书画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叶显明先生的书画艺术之路,是一个不断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他在绘画和书法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绘画方面,叶显明注重借鉴古人绘画的技法和经验,同时也积极吸收现代艺术精华。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有机地融合,形成了时代艺术风貌。
书法方面,叶先生注重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古代书法作品的研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同时,在书法创作中大胆创新,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叶显明书法《戒子篇》2022)
“叶显明先生独具匠心。画面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前景的细致刻画与远景的朦胧虚幻相得益彰,使画面有强烈的层次感和纵深感。他善于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皴擦点染结合,中锋、侧锋、散锋并施,喜用散锋,浓淡兼用,勾勒出山水轮廓和肌理,刚柔相济,钉头皴、芝麻皴、雨点皴等灵活使用,尽显山水之神韵。”
(叶显明国画牡丹.2024)
“色彩的运用上,叶显明先生以淡雅为主调,清新自然。擅用水墨,偶尔点缀的一抹亮色,如点睛之笔,使整个画面顿时鲜活灵动起来。如此处理,既体现了山水的宁静与祥和,又不失生动活泼有动感,意境深远。”
(叶显明国画山水《水墨江南》2024)
叶显明先生的艺术成就
叶显明先生在书画艺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书画作品多次入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叶显明作品个人风格明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名家认为“叶显明先生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到作品中,赋予了山水画更深层次的内涵。每一幅画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心境。”“叶显明水墨画虾,有捉物置眼前之生动,笔下虾有神。把视觉物象动态与绘画技法有机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托笔画虾须、重墨点虾脑的传神技法,用水墨把池中之物创作的活灵活现,大有呼之即出,极有精气神。叶显明虾作品,证明了这样一个论题:白石老人画虾趣意横生,他人画虾仍可别开生面,仍会有别有天地之卓建。”
(叶显明国画山水《鸿运当头》2024)
此外,叶先生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叶显明山水画多以黄山和家乡为题材,每到一处都十分注重观察,并速写记录下来,多年来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值得细细品味。
叶显明认为:国画山水远看其势,近看其质。技法问题,路子对,勤奋可以解决;艺术不是勤奋可以解决的,决定于天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取法乎上尤为重要,何等天赋出何等作品。
大象无形,艺术有法亦无法。诗书画是一生的追求,也是最大的乐趣。叶显明先生经常说,书画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日课要天天做。
“贵在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他学习的座右铭。
(叶显明国画山水《万山红遍》2024)
对叶显明先生书画艺术之路的思考
叶显明先生书画艺术之路的启示和思考。他告诉我们,艺术创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需要在实中求虚、虚中求实。同时,要笔墨当随时代,反映时代精神。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作水平,方能服务社会。同时,也要关注艺术的发展趋势,努力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的交流和融合更加频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艺术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不可或缺。
然而,回头看看所走的艺术之路,叶先生尤感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每一步都充满艰辛。
聊到书画市场时,叶先生神情凝重不语,对当今国画种种现象和当前书画市场的乱象深感堪忧。尤其是乱书、吼书以及德不配位等现象。
书画评论家田继学说:“一生耕耘终不悔,气韵生动绘丹青。叶显明先生尊重范式,书法绘画皆承其法,师古师贤不遗余力。范式之法,在他的笔墨里即拿得起,亦能放得下,师古不拘,师贤不泥的自主意识强,不做画匠,不做书奴,让叶显明真正成为笔墨当随时代的典范!为新时期出更多精品力作。”
纵观叶显明先生书画艺术之路,几十年来孜孜不倦,不负韶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在实中求虚、虚中求实的艺术上执着追求,不断探索前行,为文化艺术传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愿叶显明老兵有生之年多出“神品、妙品、能品”奉献时代。
(亦文2025.1.2于安徽黄山)
附叶显明简介 :
叶显明(1955~),字晓昌、一然;号愚人、尘客、乙未子、虾道人、大工山老民;斋号愚人堂、寒香轩、南山书舍,叶显明书画工作室等。平生着力探研诗书画...,著有《叶显明诗文选》《叶显明书画作品选》,曾主编《黄山诗词专辑》等,现有诗词作品千余首,长诗有《吟黄山》等。叶显明,退伍老兵、中共党员,1955年生于安徽南陵(祖籍安徽无为),在黄山区居住30余年,现居安徽宁国。黄山山水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安徽孟子书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联谊会、中国楹联协会、香港特区美协、宣城市美协会员,子曰诗社社员等。
主要报道:
1、《人民日报》全媒体:梅花香自苦寒来---记当代诗人、书画艺术家叶显明先生。《人民日报》(民生周刊)2019-4-22(责任编辑:李菁)
2、《人民美术》(2019年10月,2020年8月刊)
3、《中国网》(2019.8)《央视频》(2024.12)
4、《美术中国》(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5、《百度百科》《360百科》《美术百科》《书画辞海》(叶显明词条.2010~2024)
6、《百度文库》「名家特刊」(书画家叶显明作品欣赏.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