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书画市场三十年,概括出五个趋势:
一、作为文化价值的书画艺术魅力不衰,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而继续扩大影响,加大幅射。
二、作为艺术价值的书画艺术,正在发生内容与形式、内涵与外延的嬗变,这种变也许是活力的延伸。
三、作为市场的书画艺术,拍价可上千万上亿将只属于古代(暂定1840年以前)的作品,现当代作品的无理性炒作将会被理性理智的新生代藏家彻底终结,已经炒高的会被打回原形。张大千、齐白石去世后作品市价百万可以理解,上千万价则必然将被市场冷落。试想,存世三万多件的齐老先生的作品,拍到数千万元上亿元,早已有人质疑,后来必成笑谈。人尚健在且创作积极性极高的范曾先生等,重复的行画(非创作孤品)拍千万,不精心运作何至如此?
四,作为书画艺术生产力代表的画廊、院校生存困难。今后二十年,客观分析:画廊类公司将倒闭75%(温和表述),大学的书画艺术类专业将撤并80%(也是温和表述),现存(活着的)艺术类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将有60%以上转行(不含已退休干不动了的),剩下的40%中的70%将在工业美术、建筑美术、城市美术和媒体美术,留在书画艺术行当的是极少数。
五,作为收藏品(包括正挂在办公室、会议室、宾馆、酒店、学会、出版社以及老百姓家庭)的书画作品,粗略估计是一亿件以上,它们的出路和命运:第一,降价处理交换。第二,明智者将重头名家真迹捐赠国家文博机构。第三,自然损毁,也就是对失去兴趣的作品(大量的是省市县和各行业在节庆时举办各种纪念活动的书画展作品),搬家或整理时主动不要了,扔了。如此而已。
然而,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的不断崛起,未来的50年,我国书画市场前景和平民市场还是乐观的。
前些年有一批所谓的“一线名家”作品被包装、被疯狂炒作,一些书画家也失去了理智,价格急剧飙升,甚至已经超过了近现代乃至古代名家的作品价格。这种局面直接导致了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泡沫,这种类似传销式的“炒作 包装 营销”的方式,让一大部分人赚到了巨额的利润,同时也让一大部分人吃了大亏。他们猛然警醒之后,不再对高端(高价)书画作品伸手。
暴利时代已经没有了,以前那种靠信息不对称或者信息闭塞来赚钱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已经结束了。所以,地域的差异逐渐被消融,价格会越来越透明和公开。
今后我国的书画市场,大众书画市场会较之前会有所繁荣,理由是:
随着80后、90后、00后这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一代群体的成长、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成家,他们是今后社会经济和消费的主流。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有文化,他们更能接受艺术品。
随着国家助推文化复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大批家庭已经不再满足在家里悬挂印刷品、电脑复制品来做装饰,今后中国的家庭将会更加注重文化和艺术的元素来装点生活,那么价格相对低廉的艺术品和书画作品必将需求量增加很多(安徽老徽州地区一般家庭一直以来都崇尚挂手绘书画作品)。
一些公共场所,诸如会议厅、办公场所、餐厅、茶楼、会所、酒店等等,也必将更加注重名人字画和艺术品的装饰功能,这些场所对艺术品和书画作品的需求量将会更大(现在长江以南约10%以上悬挂手绘书画作品,30年后会有90%悬挂手绘书画作品)。
国家对国学的大力推广,也必将让更多的大众群体认识到艺术品的高贵上档次,这些人员经过熏陶之后,也必将对艺术品的情感与日俱增,他们也将会是新的收藏群体。是面向小众群体还是面向大众群体,市场需求终究是书画创作和营销的巨大驱动力。
值班编辑: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