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山书画艺术交流平台(新安书画艺术网)欢迎您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19855912428
手机:13855903358
PHONE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章程》
《自律公约》
艺苑资讯
书画快讯
文人轶事
展览与征稿
展销大厅
书画作品展
古玩艺术品
特邀艺术家
特邀书法家
特邀画家
特邀艺术顾问
名家推荐
当代艺术家
近代名家
历史名家
作品欣赏
当代名家作品
近代名家作品
古代名家作品
诗词歌赋
探索交流
探索与交流
百家争鸣
小知识
书画理论探索
主要画派
黄山画派
新安画派
金陵画派
海上画派
敦煌画派
岭南画派
京津画派
关东画派
长安画派
作品欣赏
当代名家作品
近代名家作品
古代名家作品
诗词歌赋
联系我们
新安书画艺术网(原黄山书画艺术网)网站
地址:安徽黄山
电话:19855912428
传真:
手机:13855903358
E-mail:hsyr55@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探索交流
>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0-05-31 09:19:45
点击量: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发展史
2015-02-10 10: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梁永和
点击: 183次
一、清末期美术教育
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摧残了中国人的肉体,也重创了中国人保守的思想。当人们从民族落后的反醒中寻求解答时,人们开始重视经世致用,以物质生产为目的实用知识,重视科学,重视以美术教育的形式培养为洋务实用的美术人才。
应科学与实业的需求近代学校教育应运而生。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随后,开设有图画(制图)科的新式学堂日渐增多。
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1904年正式开学)两江师范学堂(初名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图画成为所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1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学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兹单以图画言之,西洋画(铅笔、木炭、水彩油画),中国画(山水、花卉),用器画(平面、立体)、图案等。”图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备,并且注意突出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图画手工科开设的课程为:教育为总主科;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主科;国文、英文、日文、历史、地理、数学、体操为副科。学生须通过预科文理普修方可进入图画手工科学习。
自此,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设有图画手工科(班)。辛亥革命后,一些已建的师范学校,如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成都高等师范、通州师范相继开办了图画手工专修科。
1852年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内开始附设“土山弯画馆”。画馆属工艺工场的一部分,但主要是为天主教培养宗教画人才。学生是中国的天主教徒,教师是法国传教士。教学采取工徒制,内容包括擦笔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和油画等技法,课堂作业主要是范画临摹。该画馆还于1907年出版了《绘事浅说》、《铅笔画贴》等书,影响较大,对中国的美术教育,对西画在中国的传播有一定推动作用,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培养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西画画家,徐悲鸿先生称之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清末,一些有志于美术教育的知识分子,模仿日本和欧美的美术教育体制,开始尝试新的美术教学方法,编写出版“美术教科书”。俞复创办的“文明书局”1902年印发了一套学堂蒙学课本,其中就有丁宝书编写的《新习画帖》5种、《铅笔画帖》4种,《高小铅笔画帖》3种。商务印书馆也出版了徐永清编绘的《中学用铅笔画帖》8册,这些教材对我国新式美术教育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以吴汝纶等人到日本的考察报告为基础,草拟了《学堂章程》,同年8月15日奏准颁布,也就是《钦定学堂章程》,也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近代学校系统,虽已公布,但并未执行。
1904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合作对《钦定学堂章程》修改,,于1904年1月(农历癸卯年底)由清政府正式颁布,即《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它是我国经法令公布,正式在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体系。它对整个国家的学校教育系统、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癸卯学制”将学前教育的“蒙养院”划出学校系统之外,将小学到大学分为三等六段。其中,第一为初等教育,内分为初等小学堂(学制为5年)和高等小学堂(学制4年)二段;第二为中等教育,设中等学堂一段(学制为5年);第三为高等教育,内分三段,初步构筑了以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为三条主干的国民教育体系。
《奏定学堂章程》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思想下,决定:
初等小学“图画”、“手工”列为加授科目,作为“随意科目”。其中,初小图画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练习手眼,以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象之性情”。手工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练习手眼,使能制作简易之物品,以养成好勤耐劳之习”。
二、民国初期的美术教育
民国初期的美术教育提出了培养学生“养其美感”、“涵养美感”的审美能力。可见,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功能在民国初期的学校教育中已经得到了重视。在蔡元培先生等人的倡导下,美术教育思想已由过分的看重“技”的培养,又向“艺”的方向略略倾斜的一下。
蔡元培先生不仅从理论上全面和深刻地提出了将美育与世界观教育结合起来的国民教育思想,而且身体力行,精心呵护美育团体及学校。
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私立美术学校蓬勃发展。
1909年,周湘在上海先后办起中西美术学校及布景画传习所,传授西洋绘画技法。丁悚、乌始光、刘海粟、张眉荪等人曾在此学画。后来中西美术学校改名为中华美术学校,这是中国学习西方美术教育的开端,这是我国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
1910年中国人自行编写的《各科教法》正式出版。
1911年,乌始光、刘海粟、丁悚、汪亚尘兴办上海图画美术院,192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学校,1921年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这是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美术专门院校。
1912年4月1日,浙江两级师范(现为浙江大学)开学复课,同年秋,增设高师图画手工专科,学制3年。当时的教师有李淑同、樊羲臣、姜丹书等人。在之后的几年间,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或者开有美术教育课程的学校大量涌现。
1915年,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开设3年制手工图画科,教师有李毅士、陈师曾、郑锦、丁荫(美国人)等;
1915年,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开设3年制图画手工科;
1918年4月15日,在蔡元培的倡导下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成立,郑锦为首任校长,这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
三、“五四”至抗战前的美术教育
1919年的“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义革命阶段。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教育进行了较多改革。教育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学习对象由原来的日本、德国转向美国。
1919年5月1日,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在中国两年多,他在胡适、陶行知等人陪同下,当时11个省举行了70场演讲。杜威宣传实用主义的哲学与教育主张,为中国打开了通向实验科学和现代文明的窗户。
1922年9月,教育部召开学制会议,通过了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的学制改革方案,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壬戌学制几乎是美国学制的翻版,规定小学学制6年,分初高两级,初级4年,高级2年;中学校学制6年,分初高两级,初级3年,高级3年,这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教育体系的基本形成。同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组织“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聘请各学科专家开始草拟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经委员会评论决定扩大小学图画教材范围,作业增为绘画、塑造、剪贴(原属手工教材)3种,并将建筑艺术、雕刻、工艺美术等列为欣赏和研究项目。
1923年6月4日,教育部公布了《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有“目的”“程序”“方法”和“毕业最低限度的标准”四项内容。《纲要》指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儿童艺术的本性,增进美的欣赏和识别的程度;陶冶美的发表和创造能力;并涵养感情,引起乐趣。”《纲要》按6学年段划分,每个学年段又分欣赏、制作、研究3个学习领域。教学内容注重选择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让学生用美术的形式来表现。并对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作了详细规定。关于欣赏领域,《纲要》认为:“欣赏一项,向来大家甚注意。但在普通教育的美育上很为重要。我国社会欣赏美术的程度很低,学校中应该特别注意。所以学校宜设法多备些美术品,使儿童时常欣赏。”关于研究领域,《纲要》认为:“研究的问题,是制作或欣赏时遇着了困难才发生的,所以不宜单独教学,最好多备参考品,遇必要时就揭示在教室里引导儿童自己比较研究。倘使徒用学理的讲解,就没有价值。”关于制作领域,《纲要》认为:“可分绘画、剪贴、塑造三种;绘画分量,最多约占十分之七,剪贴、塑造合占十分之三。制作时注重想像创造和写实。”《纲要》的最后部分对欣赏和制作领域还制订了“毕业最低限度的标准”。
值班编辑:乙未子
上一篇 : 中国绘画史——近代绘画重要人物
下一篇: 书法欣赏基础知识探讨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现代中国画的基本条件及技法
未来的书画市场前景
中国画的审美特点
齐白石虾画之说
正在被淘汰的几类书画家
中国书画市场闲话/拙夫子
松树的多种画法「图解」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发展史
中国书画市场的未来趋势
电话:19855912428
手机:13855903358
QQ:853698282
云主机